2021年12月4日星期六

對中概股投降

前幾日,Covid Omicron正式被命名和受重視,組合大跌,槓杆去到1.9x,決定$132出清阿里巴巴正股,虧43%。阿里佔組合超過一半,所以超痛。還剩一些$200的short puts等接貨,佔組合30%左右(主要是因為組合淨值跌太多...)。槓杆降到1.35x。

今天,Didi從紐交所的退市工作,中概股大跌,我決定忍痛出清部份百度,所有拼多多和貝殻找房的正股,虧超過40%。佔組合20%左右,所以也相當痛。還剩一些$100的PDD和$40 BEKE short puts等接貨,共佔組合6%。

唯一生還的是上個月$82.5出清的JD,賺26%,佔組合3%左右。

現在槓杆降到1.2x。

這一年把組合轉去中概股是最大的錯誤,組合虧了50%以上。中國政府對市場強烈的干預,原先我以為是為人民着想,整理亂象,中概如阿里巴巴的基本面除了增長減弱外不會變化很大,但綜合幾件事: 1) 數碼人民幣出台+對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監管,2) 䜋責富途跨境資本輪出,3)拘捕周焯華,動搖澳門賭業,4) 強制要求滴滴退市,我認為中國是要下一盤大棋...不但要清理所有灰色地帶上的經濟,在開放的路上還要開倒車,將資本鎖在國內,收割公司創新的成果,將權力穩穩地拿在手上,加強策劃經濟。VIEs (Variable-interest entities)是公然繞過中國禁止外國資本進入限制的领域的公司,有很大機會會給中國政府「整理」。政府嘴裡說歡迎外國資本,但行動上相反。美國SEC對中概股強列執行核數的規條,正好幫中國政府把中國公司拉回本土上市,中概股大規模在美國退市的概率增加了不少。

錯判國策,只好忍痛割肉。

2021年10月11日星期一

2021年第三季總結

 因為身在外地一段時間,私人空間小了私人時間也少了,所以這一篇總結遲了,也只好一切從簡。

I. 組合回報

跟2021年第二季比:

組合回報: -41.9% (用simple Dietz method計,因為懶得用modified Dietz method)

SPY回報: 0.59%


槓杆:1.61 (股票市值 / Net Asset Value,數字未必充份反應組合中沽的put/call options)

II. 2021年第三季市場回顧



新冠疫情

很多大國疫苖接種率都打到60%或以上(美國有點差,只有56%),但除了一些清零國家如中國、台灣、香港外,大部份國家的每日covid新增比上年同期高,甚至其他清零國家如新家坡、紐西蘭、澳州也壓不住delta covid。很快冬天又來了,人類是不是只能和covid一直共存,每日都會有人中covid,都會有人死於covid呢?那商店、餐館、多人聚集的娛樂場所是不是要永久性限流呢?戴口罩是不是就如穿衣服一樣變成現今社會必要的文化呢?本來我有信心人類可以打倒covid,在一兩年內就完全回復正常,但現在不肯定了。


中國的清零政䇿在對疫情的控制上相當給力,當然,在經濟上付出了代價,至少在短期是這樣。


(source)


而美國和西方國家由於本身比較民主,人民抗壓能力較低,國家財政也沒太多空間,沒能力要人民長期大規模lockdown,只能在covid和經濟兩者上取個平衡點,而偏向接受更多人中covid:


(source)


(source)


(source)

美國debt ceiling


每年美國的作秀,少不了兩黨在debt ceiling上唱雙簧,一邊說要控制財赤,一邊說要先繼續派錢幫助有需要的人、政府弄幾個大工程增加就業,最後還不是繼續印銀紙大家happy又過一年

美國物品短缺及通脹

美國因為少了員工做各樣藍領工作,如運輸、裝貨,所以物品有短缺跡象,食物的通脹也輕易而見。聯儲雖然不喜歡通脹要再延長一段時間,但仍不會加息或太快taper。


至於為何員工短缺,我仍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政府的延長失業金已經過期了,所以失業的人不會因為躺着拿錢而不工作。我朋友估計是因為一些人發現其實已夠錢退休,不用繼續工作。

美國科技股回調

近來能源價格的上升和各種原因引致通脹,債息由10年不足1.3%升到差不多1.5%,引致美國科技股回調了不少,不過仍然接近高位。既然債息仍然低,相信回調只是短期,較難會創出大的跌幅給大家好的入貨位置。沒有貨的話,還是再等等好了。

中國政府對私人公司的打壓

中國政府對娛樂、共享經濟平台、電商、教育、網遊、醫療、房地產,和網絡社交各式各樣的打壓和規管,政府差不多要「手把手教你寫apps」。對很多投資人,尤其外國投資者造成陰影,不敢再碰中國股


在這一季,中國投資者的恐慌情度不亞於2008 2009年的投資者。當時Lehman Brothers倒了,大家就想下一個會不會是Merill Lynch、AIG,之後會不會是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之後會不會是美國銀行、花旗。而這一季,阿里給整了,補習社給滅了,網遊給妖魔化了和限制了,房地產開發商如恒大爆了,那下一輪會不會是房中介?醫療會不會出新例讓私人的創新公司活不了?國家為了三胎會不會也要搞搞寵物行業?既然網遊視為未成年人的毒品,那短視頻的好日子是不是要到頭了(抖音確實先自宮以示忠貞...)?


中國科技股的投資人就更少了。幸存的投資人也會把科技股分為軟科技(又作應用科技,如社交、娛樂、電商)和硬核科技(如芯片、機械、能源),前者受到拋棄,後者受到追捧。我認為,正確的分界是to-B和to-C,政府着力監管的多是to-C的科技,所以to-B應該還有作為。


從一個正面的角度看,中國在科技公司的規管主要在兩方面:反壟斷和數據治理(data governance)。反壟斷對社會是好事,對大公司短期來看是壞事,但只要公司的創新能力足夠,長遠來說不會受影響。至於數據治理,規管公司對數據的搜集、儲存、安全、訪問權限、應用、移值等等,是對人民來說也是好事,而在政府和科技公司互相磨合後,並不會抑壓可以創出來便民的產品。中國政府想做的是如歐洲的GDPR,想比西方更早讓數據更安全地長期發展。中國政府不用經過西方那些麻煩的check and balance,行動較迅速,投資人不習慣,但我個人認為,從過往四十多年由鄧小平開始的中國發展來看,中國政府走的棋總體來說比西方國家走得好,所以我仍然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有信心,對在中國努力創新的公司也有信心。

共同富裕

中國政府提出的共同富裕算是我最不確定的因素。我不認為中國會走回頭路,但強逼公司讓利,剝削股民的利益還是會做得出來。只要做得聰明的話,可以在不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情況下,把上市公司的利潤一部份轉移到國家,做成公司估值下降。我雖然對中概股仍然有信心,但在估值方面會傾向於保守。

中國限電

中國是計劃經濟,限價是經常手段,容易造成各樣人為的短缺,中國各省在第三季的限電就是例子。中國的煤價在第三季爆升因為限制了主要由澳州的入口,而發電廠不能加價,加上環保的壓力,造成人為的電力短缺。這種情況應該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造成怎樣的後果就不知道了),所以對長線投資沒甚麼actionable items。


中國經濟

中國的covid清零政策在經濟上付了代價,八月的零售銷售明顯放緩。中國百姓可以忍受多少次和多久的lockdown?在各個城市,很多小店倒閉了,新建的商業地段也招不了新商戶,房屋成交也明顯放緩,房價升不上去,各樣的監管,大公司給整了,但誰好了?真不知道。在我看來,清零政策雖然正確,但其他國家都開放,中國也難以堅持清零,只好跟着開放,不然人民遲早也不幹了。

III. 2021年第三季投資回顧概述和未來展望


本季組合主要持股表現:



組合大多是中概股,集中在BAT,而我動作慢,沒做甚麼對沖,所以今季慘蝕,回報是負42%。之前的一堆short puts如BEKE, VICI, HNST, JD, VIRT讓我變成了股東(VIRT本來清了,又給assign了一部份回來)。BEKE尤其慘,strike price $40, $35, $30全部中招。PDD($100)、BABA($200)、BIDU($170)和BZUN($25)也因short puts給assign了而增加倉位。


錯判中國政府的打壓力度,單靠估值而在前兩季把組合的美股都換到中概股令我損失慘重。中國的打壓所產生的collateral damage使沒甚麼受政策影響的公司股價也受到牽連,例如百度,也跌了25%,從52-week高位比較也是腰斬。事已至此,也只好繼續守着,盼中國政府不再加辣,BAT有重見天日之時。


因為組合的淨值大幅插水,即使賣了相當多的股票,槓杆還是偏高。再賣股的話實在捨不得,所以我現在是躺着裝死,搏中國政府不會再有監管上的大動作影響BAT,持股的股價不會再大幅下降。


賣掉的股票有:

  • 3690-美團 at $288.5, 沒賺沒虧。

  • VIOT at $5.81. 虧30%

  • PSTH at $20.35. 虧2%

  • STOR at $36.58. 賺100% (新冠時大特價時段買)

  • VIRT at $25.45. 虧10%

  • MQ at $26.03. 虧15%

  • ETSY at $206.5. 賺20%

  • CRWD at $265.3. 賺20%

  • 2269-藥明生物 at $140. 賺了45%

  • 6666-恒大物業 at $7. 虧了35%, 用來買$550的700-騰訊

  • 6098-碧桂園服務 at $57, 賺了20%

  • 1211-BYD at $234, 賺了44%

  • 6618-京東健康 at $78, 虧了30%,用來買$14.5的6608-百融雲

  • 241-阿里健康 at $13, 虧了35%,用來買$14.5的6608-百融雲

  • SPLK at $142.52. 賺了25%

  • LTCH at $12.35. 虧了5%

  • FB at $366. 賺了10%

  • BZ at $35.26. 賺了3%



因為中國政府的大力監管,組合的中概股股價大多給腰斬,重上高位不會是一兩年內的事,但我認為未來兩三季只要業績不倒退太多,中國政府不再加辣,一年內升個50%是大概率事件。如之前所說,我對中國敢於創新的公司有信心,所以我對BAT等公司長期的股價也非常有信心。選股方面,我傾向於有能力回購的公司,


至於美國科技股,沒有甚麼便宜貨,只能高買高賣,值摶率太低。

IV. 2021年第三季的個股持倉短評


加減符號代表今個季度加了或是減了倉。


9988/BABA (Alibaba) (+)

強勁護城河,而護城河因為不斷投資其他公司而加強。隨著中國online shopping的繼續增長,可以長期持有,股票屬於一般風險,高回報。(最新估值)


今季除了支付寶被中央「手把手教做生意」,拆開了信用評分,又傳要拆開貸款外,本身阿里巴巴沒甚麼受新規管影響。季中就是有個甚麼醜聞,也不知誰是誰非,但股價就是亂七八糟地跌。我在季初$193加了點倉,也有些short puts在$190給assign了,想不到$200的鐵底穿得那麼慘。儘管如此,我對阿里巴巴的前景仍然充滿信心,和騰迅的互雙拆牆開放downside不大(就是支付寶慘,而支付寶現在只佔阿里巴巴的估值不足10%)。在十月初Charlie Munger加碼Alibaba的消息也增強了我對爸爸的信心。


平均成本$230左右。


BIDU (+)

在中國,搜索、地圖、翻譯、雲盤都是第一,智能音箱數一數二、自動駕駛更是領頭羊,市值不足$100 billion USD,因為單有技術,執行能力差,市場不賣脹。我認為它的自動駕駛系統已經跟貼Waymo,在中國應該是無人能及,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國內數一數二,單是自動駕駛這一部份已經值$30-$100 billion,現價option value高。


受近兩季的中國監管影響很少,估價被錯殺致股價不合理地被腰斬。今季我的$170 short puts被assign了而被動加倉。


平均成本$250左右。


PDD (+)

主要是用來對沖阿里在電商給反壟斷制衡的風險。貨找人的電商模式,再用補貼搶客戶,能不能維持是未知之數,但拚多多已經給了我很多意料之外,未來可能有更多顛覆電商市場的手段。(詳細分析)


除了中國政府監管引起的恐慌外,阿里和騰迅的互雙拆牆開放也令投資人對拼多多的前景憂累。我認為拼多多現在已經建立足夠的口碑和用戶數,在現時情況下淘寶活躍在微訊也不能對拼多多有多大威脅,始終因為拼多多的賣家本身是被淘寶系維棄的一群,自然會有用戶留在拼多多買那些低質高成價比的產品。另外,拼多多的take rate較低(這一點我是道聽途說,不是100%肯定),sku較少,所以對一些商家有一定吸引力,也有條件給予用戶在某些產品上更低的價格,讓自己維持競爭優勢。


當然,我還是認為拼多多在阿里的科技大幅升級後慘敗,我在拼多多上的注額算是我對阿里巴巴持股的對沖。


今季因為$100 short puts被assign,被動加倉。


TWTR

很多出名的公眾人物如Elon Musk, Donald Trump,一些政治和投資大V,各行各業的人才,都在Twitter上分享自己想法,很多公司也會用Twitter來發佈消息,和用戶交流,所以Twitter的potential非常高,要看執行怎樣了。



TUYA (+)

IoT平台公司,有少少像Shopify在電商的定位,幫一些沒有自己IoT infra的公司去做IoT產品的軟件支持。產品依附在雲公司上,如AWS, Google Cloud,所以利潤一般般,苦逼生意。風險是雲公司的vertical integration,或大客戶自己做IoT infra不用付費給Tuya,所以Tuya價格一定要保持competitve,還要想一些創造network effect的方法去保持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產品要有夠彈性支持客戶獨特的需求。


今季跌得慘一方面是差不多所有中概股都跌得慘,但另一方面是季報對下一季的展望是$84.5 million revenue(升一倍),但consensus $93.4 million,主要落差是因為Amazon ban了很多懷疑reviews做假的中國IoT產品公司。我認為公司的增長受到影響,但仍然增長強勁,所以在$12.3和$10加倉。



ARLO

由Netgear分拆出來,智能保安產品公司,其中DIY攝像頭的產品最受歡迎,功能較齊全,評價高,雖然保安DIY產品市場份額由2017年的31%跌到2019年的26%,但這個市場的不斷擴張,人們對家中保安的意識越來越高,Arlo相信會保持高增長,越來越賺錢。


2020年gross profit有50%增長,公司的付費模式越來越成功,付費用戶2020年增加89%,相信扭虧為盈指日可待。


BRK

沒甚麼好介紹的巴郡,超低風險,不過預計回報只是一般,因為巴菲特近來做的投資都不是執便宜貨的例子,保險業的競爭也有點大。


700(騰訊) (+)

中國主要社交軟件,互聯網多佈局,強大護城河。我認為它是在中國唯一可以和阿里爸爸抗衡的公司,不過人才和技術方面不及阿里,靠產品的用戶黏性搭夠。


今季在未成年人網遊受到更大的規管下,單機也受波及,成年人遊玩時間也受到限制(實際影響不大,因為很少成年人玩超過五小時),騰訊在中國的遊戲板塊岌岌可危。音樂受反壟斷影響,加上教育機構近乎團滅,影響了廣告收入和教育機構公司的股權投資,騰訊股價今季跌了20-30%。我加倉的價位太高,時間太早,都在$550左右加,很後悔,不過對長期的回報仍然有信心。短期不敢加倉,感覺遊戲和視頻還有更大的規管還陸續有來。


平均成本$600左右。


3738(阜博)

Content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保護的公司,主要是防止影片侵權,幫creators收錢。影片平台如youtube有自己的維權系統,所以我不太清楚第三方在這個niche market的位置。阜博在中國是龍頭,買少少看看,抄功課股。


6608(百融雲創) (+)

跟美國的Upstart (UPST)有點相似的公司,提供大數據解決服務給金融公司,但百融雲比Upstart做得更深入,除了underwite貸款外,還會提供客戶分析做marketing計劃,也有風險監控,所以跟Upstart只做中小銀行不一樣,百融雲的客戶層面更廣,國內四大銀行都是它的客戶。


百融雲營收是Upstart的一半,增長差不多都是在90%左右,跟upstart不同的是暫時還沒盈利,在六月尾時Upstart市值90多億美金,百融雲創是90多億港元,可見折讓很大。百融雲創今年14億港元盈收應該沒有問題,可以看到現在市值非常值得買入。


今季在沒有甚麼實質的問題下跟中概股一起跌。公司有回購,我在$14.5加倉。



VIRT (-)

Virtu financial, 一間market maker,即是股票市場很多人說的"庄家"。主要(80% revenue)是靠day trade賺bid/ask的spread,另一部份(20% revenue)是execution service。詳細分析


護城河很小,只有靠一些政府regulations製造出來的oligopoly market (VIRT是NYSE三間准許的market maker之一,其餘兩間是Citadel和GTS)。做day trade風險大,可能因為一兩個失誤爆倉,所以買VIRT就要對團隊有信心,很難靠財報看成敗。Virtu的track record算是不錯的,在2014年的ipo時說五年1278 days中只有一天輸錢,輸了七位數。當年公司每日賺錢平均一百萬左右,現在是七百萬到一千萬左右。當年沒有execution service這部份,現在有了可以減輕公司的風險,這部份每日賺一兩百萬。


VIRT是輕資產公司,return on capital輕鬆30%,有股息(長期quarterly $0.24)有回購有減債。


在2020年第四季時管理層說公司的annual normalized earnings有$3 per share. 最大的風險是payment of order flow受規管,暫時不確定因素大。


今季本來$25.45賣掉來減槓杆,但給short puts $26被動地補回一點倉。


BZUN (+)

Baozun寶尊是幫品牌公司在中國做電商,它主要客戶是大brand如Nike、Microsoft、Samsung、 Philips等等,華為在單飛前也是它的客戶。它的生意模式比Shopify重很多,除了幫客戶製訂電商計劃,還會經營商店、配送、市場推廣、顧客服務等等,基本上就是電子商業版的經銷商。


和寶尊對標的,就是騰訊體系的saas公司:微盟和有贊。寶尊是算是阿里系的公司,阿里持股14%,公司GMV 65%在天貓,其他在京東、拼多多、微商城等等。寶尊出道較早,客戶都是大品牌,所以比其他電商saas公司較高大尚一點,而且持續盈利。


2022年預期盈利每股$2, 每年增長20%左右,今季在$34買入,P/E 17,非常抵,估計是市場覺得Better Cotton Initiative和其他大環境對寶尊會有所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五月宣佈回購$150 million的計劃,公司市值$2.7 billion,所以回購力度算給力的。


給short puts $25 assign而被動加倉。


PSH

Bill Ackman的Pershing Square Holdings, 公司基本上就是一只hedge fund。它的表現可以在官網看,年化NAV增長~20%。上年弄了個PSTH SPAC,六月頭終於做成了UMG的Deal,其實還算不錯,就是有點複雜。PSTH股東除了拿UMG外,還拿一些stock rights,SPAC裡的錢用不完,還要再弄多一間SPAC出來,可以讓Pershing Square繼續賺錢。看來這些SPAC可以讓Pershing Square的表現在這幾年更加出色,後悔沒有早一點買它。


不知為甚麼股價長期對NAV有20%以上的discount。今季在25.2英磅買了一點。


P.S 在Google sheets裡的組合我用PSHZF,皆因Google sheets可以拿到它的price quote。實際上我買London exchange上的PSH,因為可以做少少槓杆。


BEKE (貝殻) (+)

國內房中介平台龍頭,也包含中介龍頭鏈家,所以賺平台服務費,也賺傳統中介的佣金費。最大的創新是顛覆了中介賺錢的模式,把每筆交易的佣金分散了給幾個經紀,增加了經紀的效率和留存。"贝壳的解决方案:挂出真实房源信息,推出ACN合作模式ACN即经纪人合作网络模式。在ACN模式下,房地产交易被分为:房源录入人、房源维护人、房源实勘人、委托备件人、房源钥匙人,这一侧总共分享交易中介费的40%+;客源推荐人、客源成交人、客源合作人、客源首看人、交易/金融顾问,这一侧分享交易中介费的50%。由于把交易流程分为独立不可拆分的十个交付环节,在线记录,每个环节分享一个约定的佣金分配比例,从而发挥每个经纪人的优势,并让经纪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可能。其中,客源成交人最为关键,获得交易中介费用的30%,各流程节点的分配比例,各地方因地因案例微调。" (source)


今年,中國政府對房價的調控力度加大,大大影響了尤其二手房的交易量。加上政府嘗試推中政府的免費交易系統,貝殻未來的不確性增加。我認為,淘寶和京東不能成功地為房產交易脫媒,政府的系統更加沒戲。房產買賣交易金額大,資訊難以標準化,中介要靠「人」,貝殻在房地產的角式不會被取替。


貝殻短期來看仍然因房產的調控而增長乏力,估值的不確定性高。


今季給$30, $35, $40的short puts assign了,也在$18-19買了一點。


VICI (+)

賭場REIT,租客主要是Caesar Palace和快將要併入的MGM。美國疫情看似嚴重,但Las Vegas所在的Nevada在covid控制方面比較寛鬆,賭場一直開門做生意,近一兩季隨着疫苖的普及,美國人在境內的旅遊復甦,Las Vegas的traffic也回復得七七八八。Vici的occupancy一直是100%,租金收入沒停過,也沒下跌。


賭場的租約都是triple-net形式,比起一般零售的triple-net REITs, 賭場REITs有更長的租約,更高的租金回報率,更高的rent coverage,和更高的利潤率(主要是項目較大,經營的支出以%來計就較低)。


今季給$30的short puts assign了。2021 FFO大概是$1.85,P/FFO = $30/1.85 ~ 16,4.8% dividend yield,增長5%以上,不貴。



HNST (+)

The Honest Company由celebrity Jessica Alba創辦,主打安全和eco-friendly產品,開始是消毒濕巾和嬰孩紙尿布,之後申展到太陽油和美容產品。


因為是比較幼嫩的公司,增長比較不穩定,五月發行IPO $16,升到$23以上,但現在已跌到$12不到。


今季給$12.5的short puts assign了。



JD (京東) (+)

中國國內最大的電商自營公司,有領先的物流,品質高的口碑。然而,賣的商品價格較友商高,比起淘寶天貓,產品較少,自營模式少了人性化的客服,可以個性化的選擇較少。


我對京東的投資主要在於對沖阿里巴巴的持股。


今季給$65的short puts assign了。


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

買還是租?

 事緣跟網友在談論這個經典的話題,買樓還是租樓+823 (領展)。如果沒記錯的話,網友說買樓可以用槓桿九成回報不錯,我說住公屋是人生勝利組,用錢買823就可以了,就算不夠買樓的回報,也不會差太遠,好處是人生會開心一點。當然,我當時只是猜想而已,沒有認真計過,所以決定認真計一計。


在下面的spreadsheet中,黃色背景是用家可以自訂的數字,其他是輸出。我先用一個嘉湖單位做例子,詳解每一個cell,看看結果,再看看把自訂數字變一變會有甚麼變化,最後說結論。

  • Property price:以7百萬的嘉湖623尺中層單位做例子

  • percent down: 按九成,所以10% down

  • mortgage principal: spreadsheet計出付多少首付,$700,000

  • mortgage annual interest rate (comp. monthly): 按揭利息2.5%, 每月結算

  • Amortization terms (in years): 按揭年期30年,即360個月

  • monthly payment: spreadsheet計出每月貸款,$24,893

  • Annual property appreciation rate (comp. monthly): 假設樓價每年升8%, 因為是compound monthly, 所以實際上假設的是差不多9%升幅。即八年番倍。

  • Extra monthly expenses:其他每月買樓的支出,即地租、差餉、管理費,我假設是月租的地租和差餉8%加$300管理費,所以$1500

  • extra monthly expenses inflation rate: 其他每月買樓支出的通脹,我假設和租金通脹一樣, 6%

  • purchase cost (fixup, commission,etc.): 新入伙的上車成本,包括經紀佣金、印花稅、律師費、裝修費等等,我的假設是樓價5%加10萬,共$450,000

  • Monthly rent: 同等單位租金大概是$15,000

  • rent inflation rate: 租金每年升幅6%

  • rent multiple for deposit: 多少個月按金,假設是2。留意的是按金在其他的數字來說其實很少,所以我假設租客最後拿不回租金。

  • annual return (comp. monthly): 假設投資回報是每年12%。如果由07年到現在,買823年回報是10-11%, 如果是前兩年,回報是15%,所以用大概靠中低的12%。

 
(spreadsheet的連結在這裡,make a copy就可以用了)

以上這一堆假設下面就是Simulations(模擬)了。模擬的情況是「假設租客把不買樓省下來的錢,如首付、入伙成本、每個月租金比供樓少的餘額(可以是負),拿去投資。如果在當月底把房子賣掉的話,買和租的分別是多少,不計賣樓的支出」。如果是30年貸款,可以看到第360個月,20年貸款可以看到第240個月。

Simulation中最重要的項輸出是accumulated wealth for renter(租的話最後累積的財富),accumulated weath for homebuyer(買的話最後累積的財富),和renter excess(租客比較富有多少,負的話代表買樓的比較富有多少)

第0月,是指買樓的那一刻,自然是租客比較富有,因為省了一大筆上車成本。不過一年後,隨着樓價的升幅,加上槓杆加持,買樓的很快超越租樓的財富,而且一直領先。有一點要留意的是,到第十二年,買樓的每月供款加每月的雜費比租金低一點,所以租客再沒有新的現金流去投資,而且每年還有一點現金流支出去彌補相差。最終在第360個月,買樓的財富累積到7千6百萬,租樓的只累積到5千萬,即是租樓的比買樓的差1/3。


如果假設首期付三成,由於買樓的槓杆比較低,在第29年的時候,租客的財富反敗為勝。在第360個月,租客財富累積到8千1百萬,買樓的財富累積到7千7百萬。當然,買樓的供樓的在供樓期間做一些refinance,把槓桿一直維持在高的情況下,也可以輕易打倒租客。

最後的假設是交雙倍公屋租金的租客,即每月6000起步,買樓的照樣原本的用九成按。在第173個月,即第15年,買樓的財富和租客相差最大,1千8百萬 vs. 1千5百萬。


之後租客開始追上來,在第258個月追平,到最後第360個月時,租客累積財富1億2百萬,買樓的累財富是7千7百萬,所以買樓的比租樓的低1/3。當然,買樓的在中途refinance去保持槓桿的話,相信也不難打倒租客,不過那條數太複雜,就不計出來了。


順帶一提,如果進取一點,買股加點槓杆(e.g. 1.3x),去到年回報15%的話,公屋租戶其實和買樓(即使中途refinance)的財富到最後差不太多。


結論是,從歷史上來看,由於香港樓升得快,靠簡單的買823領展,即使是人生勝利組的公屋租客也很難有買樓的財富高,不過結果顯示分別也不是非常大,希望人生flexible一點的話其實一直租也不會很差。


2021年9月11日星期六

家人投資組合 (3)

入$2000 (分兩次):

  • $200 買 SPY
  • $1100 買MCHI
  • $200 買 AMZN
  • $300 買 BRK.B
  • $200 買 FB

繼續入少少AMZN, FB。Berkshire Hathaway本身業務沒甚麼,但買入的蘋果和日本股票大賺,自身股價郤沒漲多少,所以我入BRK.B比較多一點。


近幾天的中國整頓,大概是娛樂禁娘炮,"勸"公司不要要求996,對員工好一點,和未成年遊戲的時間更加縮短,一些大學限制單機遊戲,還有傳出中國暫停批新網遊。基本上大的整頓應該算是告一段落,但遊戲方面,相信還有很多整頓空間。最近的約談,估計是限制遊戲可以賣甚麼來變現,即是說,在遊戲的整頓方面,不會止於未成年人。我預料對成年人的遊戲時間限制也是遲早的事,畢竟已經有文章說網遊是「精神鴉片」,那加多些限制也是情理之內,騰訊自然首當其衝。


MCHI雖然騰訊佔比大,但也有其他如阿里巴巴和平安這些有能力回升的股票,我對這個投資組合是用DCA (dollar cost averaging)的策略,價低的時候就自然是機會買多一點,所以這次加碼也加重在MCHI。


今年對這個投資組合加碼得差不多了,預計下年才會再入錢。

Portfolio


Transactions



個股短評


以下股票代號後加號代表在上一次更新以後加了倉。

SPY (+)


巴菲特建議大部份人都應該買S&P 500 Index fund, 它遺產有90%也會這樣處理,所以我跟。計劃每次入錢也會買少少。

MCHI (+)


中國科技股ETF, 重倉Tencent和Alibaba,合我心意。計劃每次入錢也會買少少。

FB (+)


全球MAU 2.8 billion以上,最大social network,總有人用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 P/E 大概30,revenue年增長20%以上沒有難度,不貴。公司有大量option values, e.g. VR, cryptocurrency, e-commerce (Shop), etc. Bytedance的Tiktok是潛在危機。

BRK.B (+)


偶像巴菲特公司,只要不太貴的話都會入貨支持一下。現在大概P/B 1.3-1.4, 可以接受。

AMZN (+)


中國以外e-commerce最大;物流一流;雲計算第一;Prime會員超值;智能設備雖然不齊全,但全部都是爆款;最大的ebook market兼有最暢銷的ebook reader: Kindle; Ads的生意急速增長。在網上醫藥市場有潛力。基本上,在所有技術含量不高而和提升生活有關的領域都有潛力,誰的profit margin高它就挑戰誰,屈機的公司。缺點是現價偏貴, P/OCF ~ 30, P/op inc. > 60, 年增長15-20%。

OPK


開戶送的,我不知它幹甚麼。

2021年8月9日星期一

家人投資組合 (2)

 入$1000:

  • $200 買 SPY

  • $516.8 買MCHI

  • $100 買 AMZN

  • $100 買 BRK.B

  • $100 買 FB


AMZN, BRK.B, FB價格合理,每樣入少少。


中國的各行各業被政府的各項政䇿和"提醒"打得遍體鱗傷,受影響的行業有:娛樂、共享經濟平台、電商、教育、網遊、醫療、房地產,網絡社交和最新的奶粉,很少外資會敢再投入中國股,Cathie Wood的Ark funds也差不多全清中國股票。這個時候,只要長期看好中國,那就是抄底時機,所以我這次少買一點SPY,買多一點MCHI。


長期看好中國公司,主要是因為中國人的勤奮,中國這個有統一市場和文化的大市場,還有和平安定的社會。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監管的力道比西方政府都大,遊戲玩多久要管,校外補習補甚麼要管,學不學英文也要管。有一個說法是,近來的大力監管,皆因美國在這一兩個月要出新冠病毒起源的報告,而矛頭會直指中國。中國政府為了準備中國會給很多國家孤立,所以先在本土建立威信,合理化各樣的決䇿,到真的受到制裁時可以用各式各樣的國富民退政策還擊,而不用怕來自本土人民的不滿情緒。


短期來說,中國公司的政治風險確實比較高,但沒有特別高的風險,就沒有特別大的折讓。既然要dollar cost average這個家人投資組合來長期投資,只要對中國的長遠仍然看好,就要敢於擁抱折讓的股票。

Portfolio



Transactions



個股短評


以下股票代號後加號代表在上一次更新以後加了倉。


SPY (+)


巴菲特建議大部份人都應該買S&P 500 Index fund, 它遺產有90%也會這樣處理,所以我跟。計劃每次入錢也會買少少。


MCHI (+)


中國科技股ETF, 重倉Tencent和Alibaba,合我心意。計劃每次入錢也會買少少。


FB (+)


全球MAU 2.8 billion以上,最大social network,總有人用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 P/E 大概30,revenue年增長20%以上沒有難度,不貴。公司有大量option values, e.g. VR, cryptocurrency, e-commerce (Shop), etc. Bytedance的Tiktok是潛在危機。


BRK.B (+)


偶像巴菲特公司,只要不太貴的話都會入貨支持一下。現在大概P/B 1.4, 可以接受。


AMZN (+)


中國以外e-commerce最大;物流一流;雲計算第一;Prime會員超值;智能設備雖然不齊全,但全部都是爆款;最大的ebook market兼有最暢銷的ebook reader: Kindle; Ads的生意急速增長。在網上醫藥市場有潛力。基本上,在所有技術含量不高而和提升生活有關的領域都有潛力,誰的profit margin高它就挑戰誰,屈機的公司。缺點是現價偏貴, P/OCF = 27, P/FCF = 68, 年增長15-20%。


OPK


開戶送的,我不知它幹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