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6日星期二

用Google sheets做簡單的短炒price trigger alerts

 最近研究一下短炒玩玩,用Google sheets做了個price alerts 方便自己看哪只股的10-day moving average向上cross 20-day moving average,哪支股的股價低個10-day moving average等等,表格可以自動執行給自己發email提示:


Google sheets 文件在這裡: link

有問題請留言 :)


一開始的Setup:

1. Use "File" -> "Make a copy" to copy this sheet ("檔案" -> "建立副本")

2. Click on "Tools" -> Script Editor (工具 -> 指令碼編輯器)

3. Click on "Editor" -> "Code.gs" -> Edit the value of EMAIL_ADDRESS (編輯器 -> "Code.gs" -> 改email)



4. Make sure "mvCrossingAlert" is selected, click on "Run", accept all permissions (選"mvCrossingAlert", "執行"來測試一下,授權所有權限)



5. Make sure things run properly. Run "priceCrossingMv10Alert" as well if you want. (也測試一下"priceCrossingMv10Alert", 看下面的執行紀錄就知ok與否)



6. Now schedule the scripts by clicking on "Triggers" -> "+ Add Trigger" ("觸發條件" -> "新增觸發條件")



7. Schedule a daily run for the mvCrossingAlert function. (用"時間驅動" + "日計時器"來每日去執行"mvCrossingAlert"一次)



8. Schedule a minutes timer to run priceCrossingMv10Alert (e.g. every 15 minutes) (用"時間驅動" + "分鐘計時器"來每十五分鐘去執行"priceCrossingMv10Alert"一次)



Triggers 都set好後是這樣子:



過一日之後按"Executions"可以看到成功的執行:



To add a symbol (加一只股):

1. Right click one of the sheet at the bottom (I usually choose the rightmost one), except for "all-stocks", then click "Duplicate"

2. In the new sheet, change the symbol

3. Rename the sheet, usually just use the symbol name

4. Click on cell A59, look at the formula. Depending on the stock exchange and where you are, you may want to use "today()" instead of "today() - 1" as the previous trading day's price.


5. Copy the last row on "all-stocks" sheet to the row below it

6. Change the "symbol" column of that new row to the name of the new sheet you just added


2021年1月2日星期六

2020年第四季總結

 I. 組合回報

跟2020年第三季比:

組合回報: 37.91% (用simple Dietz method計,因為懶得用modified Dietz method)

SPY回報: 12.22%


2020年全年回報:

組合回報: 40.93% (用simple Dietz method計,因為懶得用modified Dietz method)

SPY回報: 18.40%


槓杆:1.74x

II. 2020年第四季市場回顧


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在美國在今季轉差,甚至總統特朗普在季初也感染了,幸好沒大礙,不然就難看了。每日新增個案持續增加,病人增加,醫院capacity開始有不足的現象,情況令人擔憂。美國大部份州今季由重開變重關,衞生部門鼓勵人民在聖誕和新年不要出門,加州大部份地方已經不能戶外進食,紐約也有可能要進行像三月時的lockdown,即所有非緊要的公司都要關門。


英國發現的新冠變種,雖然沒那麼致命,但傳染力高70%,歐州各國家相繼重關。在季尾時,日本、中國的東北地方也開始重關,人民不能自由出入。想不到,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西方國家的情形和第二季時差不多,看來在大眾廣泛接種疫苗之前,各國都採取「防守」策略,減低人民感染的機會,以防「臨尾香」。


令人詫異的是,受新冠影響大的股票今季表現不錯,不但一堆retail, office和residential REITS大幅上漲,就連能源公司、航空和遊輪公司也錄得不錯的升幅,戲院公司除了AMC外也表現很好,可能市場開始憧景疫苗會慢慢解決新冠的疫情:



受惠新冠的股票雖然在季中有所回落,但季尾重新發力,除了Zoom。Zoom的下跌,或者是因為投資人開始明白Zoom的技術不是太獨特,競爭大,Google和Microsoft會慢慢追上來:



各國的疫苖在十二月尾開始派發給前線,為全人類帶來曙光。疫苖的第一次注射需要一到兩個星期才有作用,全個療程兩次注射需要大概一個月的時間,疫苖派發在2021第一、二季會明顯加速到達大部份人都有疫苖的程度,所以在第二季尾,相信新冠疫情會明顯受到控制,大部份商業會重開,人們會重新自由在各國出入。唯一隱憂是疫苖在10-15%的人身上有較大的不良反應,不適合有過敏歷史的人。在美國,只有大概60%的醫護人員接受疫苖,其他40%有各種原因拒絕,例如孕婦和對自己健康有信心。總括來說,我還是傾向樂觀。

經濟刺激方案

今季美國的經濟刺激方案差不多每隔一天都會上新聞,因為國會沒有共識,每人派$600還是派$2000?


終於在十二月尾時,有部份的方案通過,開始派$600。不過我認為這個只是小事件,對股市沒有甚麼影響。當然,有錢派,美國人民是開心的。

總統選舉

拜登當選,相信是各大傳媒的預料之內,所以大市沒有太大的波動。雖然Trump輸,但我認為Trump的團隊用最完美的策略去打出手上的爛牌。


我認為,所謂的選舉舞弊其實是一個策略,一個Trump團隊知道票數不夠所想出來拼死一搏的帽子戲法。Trump在投票前就向大家說選舉會出現舞弊,郵遞選票會作假,所以支持他的人大多親身投票,而不支持他的會因為怕新冠而選擇郵遞投票。各州的數票方式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會先點親身投票的票,所以自然一開始時Trump領先。在午夜時,Trump在大幅領先時宣佈自己贏,叫各州停止數票,讓大家有Trump應該是勝出的假象,所以後來所有選票點完拜登當選,Trump跟大家說民主黨作假,大家會半信半疑。


平時政府福利都有人作假,總統選舉舞弊當然是一定有的,但我不認為程度大到可以改變結果。當然Trump團隊可以很輕易拿出一些個案去投訴,他們目的不是讓Trump在選票上勝出,而是讓高院不承認選舉結果,那麼總統之位就會交由眾議院一州一票去選。雖然大部份國民不投Trump,但大部份州份是共和黨,所以到時Trump的勝算非常高。


這個策略沒有成功,但我覺得Trump的團隊算是雖敗猶榮了。


我對拜登做總統有以下預測:

  • 中美貿易關係緩和。

  • 再新能源受政府大幅補貼,美國會用越來越多的新能源去代替石油,甚至天然氣。

  • 加稅,大量加稅,主要對大公司和富人方面。對股市其實相當負面,不過慢慢解決新冠帶來的重開會抵消大部份這些加稅的負影響

  • 各樣毒品的合法化。很多跟毒品有關的罪再不是罪,而隨着更多美國人去合理化自己用毒品,美國這個國家會越來越不堪,會有更多社會上的"losers"

大量中國公司在美國退市

因為美國參眾兩院全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一些中國的國有公司在十二月被剔除S&P和MSCI等指數,在2021年一月時會在美國退市。其他一些中概股被逼退市的風險相當大,如果大型中概股BABA, BIDU, PDD和JD在美國退市的話,那會是美國投資者的一大損失,損失投資好公司的機會。我認為美國的做法相當愚蠢,會讓美國的金融地位減弱。即然已經有IFRS,用US GAAP和加強審查來逼走中概股根本只是政治考量,與保護投資者無關。

反壟斷調查

民粹主義抬頭,美國政府愚蠢地在今季告美國的各大科技公司壟斷。告Google search把自家的youtube和travel排先,告蘋果強逼應用要通過app store而取30%的費用,告Facebook用收購來減少市場競爭,告亞馬遜用第三方數據壯大自家品牌。


我認為美國政府只單單因為一間公司的佔有率高而指控它們壟斷是錯誤的。它們的高佔有率是它們為人們提供廉價好產品的結果。基本上所有公司都會做減低競爭的行為,這樣可以增加效率,最終受惠的是人民。當然,過份的壟斷不應該被容許,但把自家產品在自家產品上排名靠前,收購其他公司,都是可以接受的行為,如果這些增家運營效率的行為不被容許,那各公司只會花大量金錢和時間互相殘殺,用家會少了大生態系統帶來的便利。


小公司沒有被收購這條路,失敗率就會增加,創業的資金會減少,最終反壟斷會減少了市場上的競爭,減少了用家可以用的產品。打個比方,當年如果Facebook沒有收購instagram,instagram最終的結局可能是倒閉,因為instagram需要大量資金去投入基礎建設,而同時沒有廣告受益。

IPO

在美國,今季最讓我有興趣的IPO是Doordash和Airbnb,可惜它們一上市市值就超過一千億。這麼大的市值,相對幾十億的營業額,很難讓我相信它們會是好的投資。它們沒錯是好公司,但再好的公司如果太貴,也只會是爛的投資。其中Doordash大幅受惠新冠,疫情後增長會大幅減低,我預料五年後Doordash的估值不會超過一千億,即是現在買入五年後是零回報甚至負回報。


說起美國IPO,近來一些跟無人駕駛和電動車有關的公司也紛紛用SPAC來上市。雖然它們有些技術相當promising,例如Luminar的lidar和QuantumScape的電池,但能否支持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市值?根據行業的歷史來看,硬件通常被同質化,它們大多淪為OEM,margin低,營業額不穩定。有一個例子是Aptiv,一間造無人駕駛有關的電子和sensors的公司,看看下圖,它像一家有高成長的公司嗎?



看看周圍,幫Tesla製造電池的Panasonic也只有不足三百億美元的市值,而汽車零件大頭Bosch每年的operating income不足40億美元,而那些startups動不動就幾十或幾百億市值,我認為和dot com時期的泡沬差不多。沒錯,互聯網是革命性的產物,但大部份互聯網公司不是掛掉就是半死不活。

無人駕駛

Tesla會不會用無人駕駛的電動車雄霸汽車界? 根據我的經驗,Tesla的autopilot只算是好的drive assist,和無人駕駛差太遠。技術上輸Waymo幾條街,甚至低過GM的Cruise。雖然在高速公路上的表現確實不錯,但在普通路面上有分叉路的地方不是除消自動駕駛,就是亂跟錯線,而在有車merge入線的地方也表現差勁。它特別的地方,是在於Elon Musk夠膽把這個drive assist讓人當它是無人駕駛,其他車廠不敢跟。在個人汽車上,我認為無人駕駛五年內也未必可以推出,就算推出的話也只會在某些特定的路線上才可以使用。這個「特定的路線」的限制,適合小規模的robotaxi,拿自家車來賺錢是十年內甚至二十年內都沒可能的事。


至於送貨方面,我對無人駕駛比較樂觀。送貨的載體可以是小型慢走的車,可以是飛機,安全性的要求大大低於載人的車。未來兩至三年應該會看到更多無人駕駛的送貨車或飛機在測試,而我相信十年後大多送貨的場境都會有最少一部份是經無人駕駛所運送,當中最大的風險是失業者的抵制。

III. 2020年第四季投資回顧概述和未來展望


本季組合主要持股變化:



今季組合裡的REITs都有不錯的升幅,主要是由於疫苖的憧景。大家相信疫苖快來,解決新冠疫情指日可待,商家就會忍一忍短期的陣痛而繼續租,利好REITs。不過新冠給人類蒙上的陰影和帶來的轉變,不會在短期内離開,使我對很多REITs的估值都傾向於保守。例如,大城市的office、住宅,實體零售,一些大家要在同一地方長時間聚在一起的場景如電影院、演唱會、遊輪、賭場、運動館,這些地方需求會減少,兩年後會不會重回2019的光景也是未知之數。


基於對REITs的審慎,我今季大量賣出受新冠影響的REITs,如PGRE, ESRT, EPR, CLDT, REG, SPG, BPYUP. 我亦減持了相當的HT preferreds和少量STOR。


Midstream pipelines股這個季度價值回歸,重倉的EPD和MPLX 升了 20%以上,KMI 也升了10%,這還沒包括它們每季的豐厚派息。我會將它們繼續持有 ,因為它們估值仍然低,而我相信能源用量會在短時間內回復到新冠前的水平。當政府不再lockdown後,個人行為的轉變不會影響能源用量太多,工廠還是會繼續,可能少些辦公室用少些電,但家庭的用電會相對增加。開車上班的人可能少了,但送外賣的車和運貨的運輸可能增加。飛機的燃油用量可能會減少,但它佔能源的整體用量不多。


至於再生能源替代生化能源,確實會發生,但時間會很漫長,專家預計天然氣的用量會繼續增長最少20年以上才會開始向下。再生能源有太多的限制,例如後備電、轉換能源的設備物料,和土地,人類要慢慢把那些限制解決才可以大規模用再生能源取替生化能源。


總體來說,組合表現不俗,升37%,主要得益於REITs和一眾midstream股。比較強差人意的是阿里爸爸,我覺得它是最便宜的真正成長股(看為何阿里爸爸是我重倉的真正成長股?),在$295左右大量買入BABA,以為在螞蟻上市前可以偷步等升,結果上市給叫停,加上之後的反壟斷調查,阿里股價大幅下降,拉低了組合差不多10個百分點。


雖然在入貨阿里的時間上犯錯,但今年也慶幸戰略上尚算成功,阿里股價的下跌讓我提早完成戰略上的部署。當初三月時,因為重倉JMF(一支用槓杆的能源ETF)和一眾零售、酒店REITs令我組合大幅插水,最慘時在三月回落70%。那時,我做了一個決定,就是忍痛賣出一眾真正成長股如GOOG, FB, BABA,然後大量買入HT preferreds, STOR和BPYUP。那時我相信優先股是用來搏反彈最安全的證劵,而STOR的資產是不怕被互聯網取替的實體店。酒店和購物商場REITs非常危險,但只要捱過新冠,優先股就會回復股價,而三月時優先股的下跌幅度接近普通股,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搏這些返生股會比真正成長股在短期內有更高的回報。


這一季證明我三月的返生戰略算是大致正確,由買入成本計,HT優先股升了150%,STOR升了100%,BPYUP也升了50%。不過我不是完全正確,因為賣出了的真正成長股同期也升了50%左右,他們比那些返生股升得少,但比我預計升得多,戰略上的成功有一部份是因為我用上了較高的槓杆。計了一下,如果當時沒換碼,估計現在淨資產只有八折。戰略成功,但沒有我預料的那麼成功。


戰略還有最後部份,就是要把返生股轉回真正成長股,因為我相信長線長坐的話只有真正成長股的回報才會令人滿意。返生股只能賺價值回歸,回歸後的回報不太好看。GOOG和FB沒有給我太多機會買回(今季只買回少量FB),「幸好」,BABA今季跌了很多,所以我用套現REITs的資金大量買入,現在持有比三月頭更多的BABA。



現在真正成長股佔淨資產64%,大概是我心目中的配置,所以在短期內不會加太多倉。現在槓杆是1.74x,有點高,主要是在買BABA上太進取。現時很多股票的價格已經不再低殘,在未來的一季我會更積極地減槓杆。

IV. 2020年第四季的個股持倉短評


從本季開始,個股短評會比以前加入多些季度短評,主要以季度財報為基礎。這樣可以讓內容豐富一點,也給自己留些筆記。


加減符號代表今個季度加了或是減了倉。


9988/BABA (Alibaba) (+)

強勁護城河,而護城河因為不斷投資其他公司而加強。隨著中國online shopping的繼續增長,可以長期持有,股票屬於一般風險,高回報。


今季螞蟻IPO叫停,阿里爸爸被反壟斷調查,馬雲走下神壇,拼多多繼續搶地,阿里危機確實不少,但長遠來說我仍然對阿里爸爸在中國電商的龍頭地位有信心(看拼多多和京東都沒戲,堅信阿里十年後仍然是電商龍頭),而且它在中國應該擁有最多科技人才的公司,就像Google在美國一樣,未來有很多可能性。馬雲的五大預測: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及新能源,其中新金融沒戲,但阿里在其他四大仍然會有看頭(P.S. 馬雲的新能源指的其實是大數據)。阿里雲將會有盈利,財務數字估計會非常好看。雖然沒了螞蟻,但阿里的仍然是最便宜的真正成長股(看為何阿里爸爸是我重倉的真正成長股?)。今季我大手筆地買入阿里,在螞蟻IPO叫停前大量$295左右買入,後來的下跌也一直加倉。


KMI (+)

Kinder Morgan (KMI) 這支midstream能源股在2015年大跌,主要是由於之前在capital allocation上的失誤,致使債務太多,分發的股息太多,不夠自由現金流。不過,公司業務有sticky customers,本身規模和經驗造就了少少護城河,在業務上的現金流其實很穩定,加上insiders持股多,CEO年薪$1。


雖然受新冠和油價低迷影響,第三季EBITDA和DCF (distributed cash flow)的下降只是個位數, net debt/EBITDA維持低,只有4.6。管理層的口風透露,明年初不會把股息升到之前說過的1.25,但有機會用來回購股票。現時股息7-8%,P/DCF低過7,EV/EBITDA ~ 8.9,今季再加倉一點。


BRK

沒甚麼好介紹的巴郡,超低風險,不過預計回報只是一般,因為巴菲特近來做的投資都不是執便宜貨的例子,保險業的競爭也有點大。


這一年的動作太少,雖然蘋果和Snowflake兩只持股大幅跑贏大市,但overall持股太少,持有現金太多,Buffett令人失望。


HT Preferreds (-)

Hersha Hospitality Trust的優先股,之前有一些公司和優先股的分析這裡不重複。受新冠影響,入住率估計跌到20%以下,但我判定為暫時性問題,新冠過後會重派息,很易返回接近$25的par value。


今季開始認真減持了一半,主要在~$$15,也在$17-$18和~$20減了一點。現金主要用來為買入BABA後減槓杆。


MLPX

能源 closed-end fund,主要持有一些midstream gas pipelines公司,持有少於25% MLPs,所以在基金層面上不用交稅。因為持有較少MLPs,股息較低。現時算是cycle低位,抄底play.


700(騰訊) (+)

中國主要社交軟件,互聯網多佈局,強大護城河。我認為它是在中國唯一可以和阿里爸爸抗衡的公司,不過人才和技術方面不及阿里,靠產品的用戶黏性搭夠。


今季因為中國對阿里反壟斷調查,股票受牽連,我趁機加倉少許。


STOR (-)

Store Capital Corporation。獨立商戶的triple-net lease REIT。它的其中一個特色是很著重租戶的財務和盈利,有絕大部份商戶的財務資料來減低風險。管理層有多年經驗,作風保守,對各行業的商戶分散,對公司的業績披露和業績算是相當透明,有少少護城河。Howard Marks的Oaktree Capital是這股的其中一間founding institution,但現在沒有持有股票。巴郡在2017年入股了接近10%,可見管理層受到巴菲特的認同。巴菲特2020八月再次加倉保持擁有10%的公司,可見公司一直給巴菲特看好。


一些商戶受到新冠影響,付不了租金或要結業,但估計佔比不大,STOR的FFO可能今年沒增長甚至低個位數的負增長,但我不認為會影響太大。今季升了不少,公司加股息也算是好消息,預計隨着商舖重開股價會繼續上升。今季減持了一點來減槓杆。


GEO (+)

隨着民主黨Biden當選美國總統的機會大增,市場過份擔憂它的前景,就算美國將來廢除私人監獄,進度會很慢,也會給予公司一定的補償和替代方案。加上最近有insider purchases,個位數的P/FFO非常吸引。總統只能主導federal的監獄,GEO的federal BOP生意只佔14%,而且三個federal agency客戶: BOP, Marshals, ICE,入面只有BOP有監獄,所以除非政府自己建(good luck on that),不然還是要靠私人監獄。有着AAA客戶,監獄股GEO和CXW其實有非常穩的業務。風險是GEO的債務較高,debt/EBITDA > 6。


第三季財報顯示FFO跌約10%,受新冠影響只限於增加少少支出和入住率減少(少了非法移民,提早釋放囚犯,少了兇案),但因為contracts都有最低入住率保障,影響其實有限。派息減少了後未來公司有更多的現金去減債,可以抵消少了銀行借貸引致的借貸成本上升。


今季在第三季財報前,股價因拜登當選機會上升和美國新冠數字上升而股價插水,股息率去到16%,我趁機大量買入。個人認為,財報,尤其會議上分析員和管理層的對話,基本上可以斷定GEO的生意非常穩,$10以下可以隨便買。


GEO bonds (+)

GEO2023年到期的債非常穩,2024年的回報高一點。本來季中在12-14% yield大量買入,但在季尾時在10-12% yield時賣出大部份,只剩下2024年債。套現的資金主要用來買入BABA。

 

CXW (+)

跟GEO差不多,但全部資產在美國。會受總統影響的聯邦監獄federal BOP佔總revenue不足3%。debt/EBITDA比GEO低很多,只有4,而且由REIT轉做C-corp後會用現金流全速減債,缺點是沒有股息。總括來說,是一只比GEO風險低很多的私人監獄股。


今季股價低殘,P/FFO 3-4,大概在$6.4入貨。我認為這只股和GEO同樣在$10以下隨便買。


BHR Preferreds (+)

理由和HT preferreds差不多。雖然它沒有insider purchases,external的management也有conflict of interest的問題,但高質的酒店,preferreds在整間公司的capital structure佔比細,每季的股息付出很低,所以雖然它是現在高危的hotel reit兼暫停了common股息,它的股息危險性不是太高,隨着美國新冠受到控制會很易升回$24-$25。


第三季FFO -$0.15,離正數不遠。Hotel-level EBITDA已經達到正數,入住率(occupancy) 30%。每月cash burn $5 million, 手頭上有$88 million現金,穩。第三季平均價$13.8加倉相當數目的股份。15%股息率,超值。


ENB

北美最大midstream,不但有天然氣管道,有倉儲,更有發電的資產,在midstream中renewables佔資產的比例最高,現金流最穩,低債(debt/EBITDA = 4.5x, c-corp同行來說算低),高credit rating (BBB+),客人九成以上investment grade,dividend payout ~ 65%。缺點是加拿大公司有tax witholding,我不能獲得100%的股息。


股息8%,P/DCF低過9,EV/EBITDA ~ 9


EPD

一只Seeking Alpha上大V推介的龍頭midstream MLP,資產主要是天然氣管道,也有石油汽和石油或天然氣製成品的管道,有倉儲,有天然氣加工廠。低債(Debt/EBITDA = 3.4),高credit rating (BBB+),連續21年增派股息,股息payout ~65%算低,ROIC 12%算高,insider有超過30%股份。


即使能源價格低迷和運輪量下降,因為有新項目上線,EPD第三季跟上年的EBITDA和DCF差不多,DCF per share $0.75,cover股息1.7x,証明公司業務相當穩健。公司最近幾季也會少量回購股票,第三季回購了0.1%,今年共回購了0.4%。


MPLX

和EPD差不多,不過債較高(Debt/EBITDA ~ 4),dividend payout也較高,短期股息較難增長,但過一兩年等一堆新建資產上線,現金流會有明顯增長,沒有甚麼債務壓力,唯一缺點是2022年有些和母公司MPC簽的大合約到期,到時要降價的可能性頗高。


第三季財報的EBITDA和DCF有輕微增長,主要是新的project上線和支出減少。每DCF 0.99 covers 股息$0.6875的比率是1.44x,債務輕微減少,debt/EBITDA達到管理層的目標4。本來預計明年才會有派股息後的正free cash flow,但今季已經達錶。由於管理層認為公司的現金流很足,也沒有債務壓力,宣佈$1 billion回購計劃,並強調現時回購15%股息率的股票非常化算。P/DCF不足5,EV/EBITDA ~ 8。今季的股價仍然太低估,不過在季尾估值收復了不少。


MMP (Magellan Midstream Partners, L.P.)

和EPD差不多,但較偏重石油和天然氣製成品的運輸,客人的credit ratings也較高。債低(Debt/EBITDA ~ 3),credit rating高(BBB+)。美中不足的是dividend payout太高,90%,短期內很難增加股息。


本季y-oy DCF下降了~15%,主要因為石油製成品需求減少,運輪量也少了,不過DCF/Dividend coverage仍有1.1x,股息算是安全。第三季有少量回購了大概0.6%的股票,均價$36.87。下年會大幅減capex,所以應該可以做到正free cash flow = operating cash flow - capex - dividend > 0。管理層表示未來會保持每季少量回購,保持低槓杆。


ET (Energy Transfer) (+)

跟EPD一樣是龍頭midstream MLP,資產甚至比EPD多,不過因為債太高,股民對它信心不高,股價持績低迷。


第三季的EBITDA和DCF比上年的第三季都高,主要是新projects完成上線。今季宣佈了股息減半,主要是想加快減債的步伐,目標是net debt/EBITDA 4-4.5。減息後股息DCF coverage是4.1x,全行最高。公司在第三季開始在減去股息後也有正現金流,公司預計下年減去股息後的正現金流有$3 billion以上,用盡來減債$50 billion高債的話應該一兩年就達標(EBITDA ~ $10 billion),到時股息翻倍是大概率事件。


今季以均價在$6左右買入。


WMB (The Williams Companies) (+)

一支較穩的midstream,不高的leverage,資產主要是demand-pull的natural gas pipelines,其中transco是美國最有價值的natural gas pipelines之一, 98%以上營收是fee-based,即不在乎能源價格,只在乎運輸多少,而demand-pull的運輸量通常非常穩定,因為經濟再差也要用天然氣取暖。穩定收入,現金流夠cover capex和派息。


今季在$19附近開了一點倉。


FB (+)

超級社交護城河,公司culture強勁。


GOOG

強大護城河:economies of scale, patents, brand, network effect, high switching cost

執行能力有點差,所以失敗的products不少,但那些可以算是研發的一部分,沒損及整體盈利能力。


看好Google Cloud, Youtube, 和Google Play未來對Alphabet revenue增長的貢獻。


Waymo在美國Arizona的phoenix已經有無人駕駛taxi,算是無人駕駛的一哥,不過缺點是執行能力差,但未來前景無限。


6098(碧桂園服務) (+)

國內龍頭住宅物業管理公司,憑着母公司碧桂園供給物業來管理,每年每股利潤增長50%+,母公司地儲在行內數一數二,預計未來幾年也可以有30-50%的增長,輕資產,躺着賺錢的公司。


今季在$43買回之前第二季賣的的股份,買貴了~15%,不過2021 P/E ~ 30-40,算是比較合理。


6666(恒大物業) (+)

算是國內龍頭住宅物業管理公司,比碧桂園服務小一點,不過同樣有地儲足夠的母公司供給物業,所以也是躺着賺錢的公司。


今季IPO後在平均$8.6買入一點,預計2021 PE 30-40,有點貴,但可以接受。


LADR (+)

mREITs之中屬於管理層跟股東利益沖突較少。公司很注重風險,槓桿不太高,加息的話賺錢更多,低風險一般回報。公司因為暫時把資產套現等機會,收入減少,減了派息,run-rate FFO $0.8一年左右。未來幾季應該就會把資金投入,FFO應該會達到$1以上。


每股淨資產$14.35,現價不足$10,十分便宜,今季大概在平均$9買入。


PLTR (+)

Big data analytics的軟件公司,對象主要是民主國家政府、大型製造業、醫療和金融機構。有傳它的軟件幫助美國擊殺賓拉登。近來幫助政府在covid上的monitoring。其獨特之處在於會派人在客人公司長駐幫助顧客上車,business model令客人的switching cost很高,形成天然護城河。公司十分有性格,是少數支持美國政府的科技公司,所以減少了那些自命清高的矽谷公司的競爭。有一種說法是它和Google在處理私人資料上是一個幣的兩面,Google搜集很多用戶資料但在用的方面非常克制,不會透露用戶私隱,而Palantir則只處理客人自己搜集的「用戶」資料,以幫助客人「處理用戶」。


公司的sales cycle較長,一年以上是閒事,做的都是大deal,相信增長會非常lumpy。


今季在大概$14買入觀察倉。


ETSY (+)

一只賣""handmade goods, vintage items, and craft supplies"的美國小電商,在niche market避免了電商大頭的競爭,用獨特的商品吸引喜歡網上「逛街」的客人(主要是女性)來造成了護城河。得益新冠,今年高速增長100%以上,估計未來的增長會大幅減到20-40%左右,是一間增長變數較大的公司。詳細分析可以看美國式淘寶 - Etsy一文。


今季以高價$178開了個觀察倉。


2021年1月1日星期五

美國式淘寶 - Etsy

電商崛起由C2C二手貨網站ebay,大型全品類的自營商店Amazon,到中國B2B阿里爸爸、C2C淘寶,B2C天貓,再之後的中國大型全品類自營商店京東,到最近社交購物拼多多,我以為人類已經把所有可能的電商模式發明出來,但隱藏在眼底下,竟然有Shopify和Etsy冒了出來。


如果說拼多多是中國電商特產,那shopify和Etsy則算是西方國家的電商特產。Shopify商店和Etsy都有個共通點,就是賣的商品主要都是「重看不重用」,「唔等駛」,例如一些小擺設,裝飾品,最近興起的口罩,一些服裝等等,而Etsy更提供了customization,例如買家可以自己設定商品上的文字、相片。我本來對它們不屑一顧,但它們靠「特別」同uniqueness, 竟然創出了藍海,我確實低估了有錢人的任性。


Shopify是給小商店自建網上商店的platform,不算是電商,而那些小網上商店的流量主要還是靠Google。另一方面,Etsy是電商,自家小店在Etsy上賣貨,形式上,和中國的淘寶極其相似。為甚麼這些網上小店小品會在西方國家冒起?我認為,那是因為漫無目的的「逛街」開始在網上流行起來,毫無疑問,Etsy是新冠的受惠者。


我以前沒有留意女人逛街的心理,但是這一年Etsy掘起,我才發現原來世上有些人,是真的會為了購物而購物,為獨特而不問價的買買買!Etsy提供的尋寶體驗,帶來了這股「不差錢」的流量,她們不介意低性價比,純粹為了找一些特別物品來買,所以來到Etsy,左看看,右看看,用網上逛街代替實體逛街。有幾特別?可以看看以下這款精美的木製模型Zen garden:




Etsy上的商店都有個特點,就是小。而這一個特點所造出來的niche,是我認為它可以避開電商霸主Amazon的原因。Amazon有一個相似的產品,叫Amazon handmade,但一直也鬥不過Etsy,我認為主要原因,就在於這些商店太小,Etsy賣的是"handmade goods, vintage items, and craft supplies",銷售不起眼,那堂堂Amazon又怎會對這一個市場看得上,又怎會放top talents去鬥?加上買的人都是為求獨特,如果去"Amazon"買,就會「失去意義」,所以Etsy本身的「小」也是買家被它吸引的原因。


從投資角度來看,Etsy的獨特是它的護城河,但獨特也限制了它的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有幾多人不差錢,不看性價比?很有可能Etsy的掘起只是因為新冠,以後又沉回下去。另外Etsy技術含量很底,很容易給別人複製,不過它的niche避免了太大的競爭,沒有肉吃的市場不吸引。它現價比較貴,2021 P/S 10-15,雖然穩穩盈利,但利潤還是低,加上未來增長的uncertainty非常高,我實在對它「難以下手」。


然而,FOMO,我還是買了一點點ETSY...有興趣的建議看看這篇Etsy: A Handmade Giant in the Passion 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