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9日星期日

2021年第四季總結

 I. 組合回報

跟2021年第三季比:

組合回報: -20.16% (用simple Dietz method計,因為懶得用modified Dietz method)

SPY回報: 11.06%



跟2020年第四季比:

組合回報: -53.77% (用simple Dietz method計,因為懶得用modified Dietz method)

SPY回報: 28.60%


槓杆:1.05 (股票市值 / Net Asset Value,數字未必充份反應組合中沽的put/call options)

II. 2021年第四季市場回顧


新冠疫情

新冠主要variant由Delta變成Omicron,感染力更高(還有)引致各國新冠新增創新高,日本其他國家紛紛鎖國(還有),不敢共存美國股市急速向下。但good news是殺傷力比較低(還有)。藥廠Pfizer一邊出有效的新冠治療藥物,一邊增加接種的針數以應付omicron的突破能力。美國新增創記錄,但逆勢減少隔離需求,是聰明還是自殺?












大科技公司比較謹慎,例如蘋果本來二月return to office, 但決定推到TBD,可以看出work from home在2022頭半年仍會是常態。


中國雖然疫苖接種率高,但不敢試其存,double down清零 (還有)。隨着新冠的感染力增強而令清零困難,但中了後症狀輕微如傷風感冒,就算在冬奧前中國不減防疫政策,在冬奧後至少應該會放棄清零。


中國文革式打擊私人企業

中國政府繼續文革式妖魔化私人公司,科技大頭如阿里、騰訊、字節,紛紛跪下。被拆骨(1, 2)不止,打擊後,還要被抽水不定時地抽滴滴被逼退市,多間中小型公司也難免受罰,甚至倒閉()。


一些跟走資有關的公司如富途澳門賭業在今季成為目標。內房由恒大引爆,但世茂、花樣同樣走向爆雷之路,而房產稅的落實應該會整個行業釘上蓋。這盤大棋,中國玩不玩得起


正在投資人紛紛撤離之際,中國不但有通脹的內憂,還有美國政府的「助攻」,中國會不會玩大了而不自知

美國通脹

由於美國在派錢上給力,而工人因新冠還沒走回崗位,demand up, supply down,通脹自然來()。面對通脹,美國的聯儲自然覺得是fiscal policy的任務,加息減債。美國的growth stocks大跌自然是意料之內,不過我估計它們應該很快會recover,畢竟,Fed對加息有多認真,可以加多少,還是未知數。以Fed一向對股市友好的政策,我認為這次加息減債力度會很快㵴低。2022年可能減三次息,但之後仍然會在低息(< 1.25%)維持一段長時間


III. 2021年第四季投資回顧概述和未來展望


本季組合主要持股表現:



*我雖然清了BABA正股,但short puts應該會在半年內assign我大概佔20%淨資產的股份。


正如之前所說,組合對中概尤其BAT重倉,加上槓杆,引致淨資產大跌一半,如同中國科技股ETF KWEB在2021年跌53.81%。


淨資產大跌,只好減磅,最痛心是$132全清阿里巴巴正股,虧43%。當然,佔組合較細的貝殻找房和拼多多上虧超過40%也非常痛。唯一及時$82.5賣出的JD賺26%,救不了組合。


因為美國通脹的到來,我先以低風險的KMI開局,再買一些payments公司如Paypal, MQ, DLO打算捲土重來,不過加息對科技股的打擊比我想像中厲害,很快已浮虧20%以上。




我對自己的選股能力越來越失去信心,在拿後備資金(佔淨資產9%)救亡的時候,那種承認失敗的感覺,就如項羽在烏江。沒有自刎,是我唯一的勝利。我對BAT仍然喜愛,不過在政策面我錯估得很離譜。繼續持有不知是對是錯,但一動不如一靜,反正我也沒信心找到可以代替它們的標的。


槓杆降到1.05,但如果接收手持的short puts(BABA, PDD, BEKE, FUTU, LTCH, etc),相信會升到1.4x左右。

IV. 2021年第四季的個股持倉短評


加減符號代表今個季度加了或是減了倉。


9988/BABA (Alibaba) (-)

強勁護城河,而護城河因為不斷投資其他公司而加強。隨著中國online shopping的繼續增長,可以長期持有,股票屬於一般風險,高回報。(最新估值)


中國政府不放過阿里,阿里雲跟網信關係因log4j2受到挫折,手上的傳媒有關的股份也要被迫放棄,簡單來說,阿里涉足太廣,被迫拆骨。即使如此,靠電商、實體零售、本地服務、阿里雲、AI等科研(如晶片),阿里仍然是一間好公司。


第三季業蹟差,有營收但利潤沒有看頭,未來幾季相信也沒甚麼突破,今季我為了減槓杆,把正股全賣掉,虧43%,留下一點未來半年很大機會被assign的$190-$200 short puts。



BIDU (-)

在中國,搜索、地圖、翻譯、雲盤都是第一,智能音箱數一數二、自動駕駛更是領頭羊,市值不足$100 billion USD,因為單有技術,執行能力差,市場不賣脹。我認為它的自動駕駛系統已經跟貼Waymo,在中國應該是無人能及,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國內數一數二,單是自動駕駛這一部份已經值$30-$100 billion,現價option value高。


第三季core revenue增長15%左右,主要靠AI雲,第四季的預測更會跌至single digit。在政府眼中Baidu在BAT中算是比較聽話,不過也因此在內容生成上只能退守,百家号未能成大器,搜索上做不了甚麼創新,股價低,但沒有甚麼short-term catalyst. 今季減持了一點,虧45%。


平均成本$250左右。


PDD (-)


中國政府的嚴厲讓投資人不敢碰中國科技股。倚靠投資人賣帳來維持股價的拼多多,事業未必夠資金可以擴張,加上中國政府對拼多多的燒錢營銷手法有意見,拼多多還有甚麼法寶可以施展出來,我實在難以樂觀。今季把正股清倉,虧55%,奈何季尾時一些$100 short puts給assign了。


TWTR (+)

很多出名的公眾人物如Elon Musk, Donald Trump,一些政治和投資大V,各行各業的人才,都在Twitter上分享自己想法,很多公司也會用Twitter來發佈消息,和用戶交流,所以Twitter的potential非常高,要看執行怎樣了。


對TWTR在社交的重要上十分有信心,$50加倉。


TUYA (+)

IoT平台公司,有少少像Shopify在電商的定位,幫一些沒有自己IoT infra的公司去做IoT產品的軟件支持。產品依附在雲公司上,如AWS, Google Cloud,所以利潤一般般,苦逼生意。風險是雲公司的vertical integration,或大客戶自己做IoT infra不用付費給Tuya,所以Tuya價格一定要保持competitve,還要想一些創造network effect的方法去保持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產品要有夠彈性支持客戶獨特的需求。


今季無厘頭繼續跌,$7.66加倉。


ARLO

由Netgear分拆出來,智能保安產品公司,其中DIY攝像頭的產品最受歡迎,功能較齊全,評價高,雖然保安DIY產品市場份額由2017年的31%跌到2019年的26%,但這個市場的不斷擴張,人們對家中保安的意識越來越高,Arlo相信會保持高增長,越來越賺錢。


第三季service revenue升42%, paid accounts數升146%, 這兩個指標顯示公司由靠賣hardware到賣subscription的轉營成功,形勢大好。


BRK

沒甚麼好介紹的巴郡,超低風險,不過預計回報只是一般,因為巴菲特近來做的投資都不是執便宜貨的例子,保險業的競爭也有點大。


700(騰訊)

中國主要社交軟件,互聯網多佈局,強大護城河。我認為它是在中國唯一可以和阿里爸爸抗衡的公司,不過人才和技術方面不及阿里,靠產品的用戶黏性搭夠。


今季騰訊減持京東,我認為跟阿里一樣,受上頭壓力要拆骨。前景有點看不清,先不動。


平均成本$600左右。


3738(阜博)

Content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保護的公司,主要是防止影片侵權,幫creators收錢。影片平台如youtube有自己的維權系統,所以我不太清楚第三方在這個niche market的位置。阜博在中國是龍頭,買少少看看,抄功課股。


6608(百融雲創)

跟美國的Upstart (UPST)有點相似的公司,提供大數據解決服務給金融公司,但百融雲比Upstart做得更深入,除了underwite貸款外,還會提供客戶分析做marketing計劃,也有風險監控,所以跟Upstart只做中小銀行不一樣,百融雲的客戶層面更廣,國內四大銀行都是它的客戶。


百融雲營收是Upstart的一半,增長差不多都是在90%左右,跟upstart不同的是暫時還沒盈利,在六月尾時Upstart市值90多億美金,百融雲創是90多億港元,可見折讓很大。百融雲創今年14億港元盈收應該沒有問題,可以看到現在市值非常值得買入。



VIRT

Virtu financial, 一間market maker,即是股票市場很多人說的"庄家"。主要(80% revenue)是靠day trade賺bid/ask的spread,另一部份(20% revenue)是execution service。詳細分析


護城河很小,只有靠一些政府regulations製造出來的oligopoly market (VIRT是NYSE三間准許的market maker之一,其餘兩間是Citadel和GTS)。做day trade風險大,可能因為一兩個失誤爆倉,所以買VIRT就要對團隊有信心,很難靠財報看成敗。Virtu的track record算是不錯的,在2014年的ipo時說五年1278 days中只有一天輸錢,輸了七位數。當年公司每日賺錢平均一百萬左右,現在是七百萬到一千萬左右。當年沒有execution service這部份,現在有了可以減輕公司的風險,這部份每日賺一兩百萬。


VIRT是輕資產公司,return on capital輕鬆30%,有股息(長期quarterly $0.24)有回購有減債。


在2020年第四季時管理層說公司的annual normalized earnings有$3 per share. 最大的風險是payment of order flow受規管,暫時不確定因素大。


BZUN

Baozun寶尊是幫品牌公司在中國做電商,它主要客戶是大brand如Nike、Microsoft、Samsung、 Philips等等,華為在單飛前也是它的客戶。它的生意模式比Shopify重很多,除了幫客戶製訂電商計劃,還會經營商店、配送、市場推廣、顧客服務等等,基本上就是電子商業版的經銷商。


和寶尊對標的,就是騰訊體系的saas公司:微盟和有贊。寶尊是算是阿里系的公司,阿里持股14%,公司GMV 65%在天貓,其他在京東、拼多多、微商城等等。寶尊出道較早,客戶都是大品牌,所以比其他電商saas公司較高大尚一點,而且持續盈利。


第三季盈利大倒退,主要是因為愛國情緒仍然高脹,而大陸的零售開始有放緩現象。當然,政府對各電商的打壓減抵了電商爭取GMV,管理層預料要到2022下半年才會好轉。


我仍然相信2022年預期盈利每股$2, 每年增長20%左右,現價非常便宜。


VICI (+)

賭場REIT,租客主要是Caesar Palace和快將要併入的MGM。美國疫情看似嚴重,但Las Vegas所在的Nevada在covid控制方面比較寛鬆,賭場一直開門做生意,近一兩季隨着疫苖的普及,美國人在境內的旅遊復甦,Las Vegas的traffic也回復得七七八八。Vici的occupancy一直是100%,租金收入沒停過,也沒下跌。


賭場的租約都是triple-net形式,比起一般零售的triple-net REITs, 賭場REITs有更長的租約,更高的租金回報率,更高的rent coverage,和更高的利潤率(主要是項目較大,經營的支出以%來計就較低)。


今季再給$30的short puts assign了。2021 FFO大概是$1.85,P/FFO = $30/1.85 ~ 16,4.8% dividend yield,增長5%以上,不貴。


HNST

The Honest Company由celebrity Jessica Alba創辦,主打安全和eco-friendly產品,開始是消毒濕巾和嬰孩紙尿布,之後申展到太陽油和美容產品。


因為是比較幼嫩的公司,增長比較不穩定,五月發行IPO $16,升到$23以上,但現在已跌到$12不到。


KMI (+)

之前一些能源公司因新冠減少了capex,加上西方國家擁抱不穩定的新能源,以致靠傳統能源供應不夠應付新冠後經濟回復的能源需求,美國的能源在季初有一波小陽春,我追入了較穩的midstream能源股,upside低,但downside也低。


PYPL (+)

我趁Paypal因收購Pinterest的傳聞而股價下跌,買入少少,但一眾Payments公司在第四季不斷下跌, $240的買入價在帳面上虧了不少。Payments公司在通脹下應該可以有免費的增長,新冠後的經濟復甦應該會使通脹在較高水平徘徊,所以暫時打算繼續持有。2030年預計EPS $26, P/E 20的話股價到$520不難。順帶一提,Paypal的Venmo跟Amazon的Partnership有想像空間,在payments公司熊市過後paypal有機會因龍頭地位而回升得較早。


PINS (+)

本來想摶Pinterest被Paypal收購賺快錢,但收購沒成,做了接盤俠。Pinterest本身市值大概P/S = 10,不貴,而且有一個特別的social network niche,在order value的轉換上甚至比facebook高,有cash有cash flow有earnings,風險是MAU增長乏力,US的MAU甚至下降。暫時先hold住。


FUTU (+)

富途是我用過訊息最完全的證劵app,雖然trading有關的工能沒IB強大,但成為一般人的首選股票app應該沒有問題。第三季營收增長83%,non-gaap earnings 二十幾,非常便宜。不過,增長會受中國政府限制國內人仕用富途、老虎等國外證券所影響。今季因之前short puts入貨,成本較高。


平均成本$72。


BKKT (+)

2021年大眾對bitcoin的興趣加速增長,而Bakkt獲得和Mastercard的partnership,有令人想像的空間。風險是economics不確定,可能Bakkt賺的錢並不多。今季$10入了點貨搏短炒。


DLO (+)

第三季營收增長123%,在payments複雜的南美州繼續大展拳腳。買入DLO和paypal的思維一樣,抗通脹,也乘着全球大家越來越倚賴電子付款的勢頭。


平均成本$48。


MQ (+)

Marqeta是主要做Card issuing的公司,例如Doordash給快遞員的red card,Instacard的shopp debit card,Square給商戶的Square Card等等,Affirm、Uber和Brex也是它的客戶。Payment processing的老大是Stripe,但Stripe也是最近兩年才做card issuing,可見Marqeta的獨特之處,在Card issuing上暫時是領頭羊。


之前在第三季$26賣出, 今季在$24.5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