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當你對價值投資有更多認識,就會以DCF(discounted cash flow)的看法去做估值,而DCF的兩個數字, current earning yield同growth都重要,所以不會去分甚麼是價值股或成長股,而很自然的給高成長股票高一點的P/E,市價比估值低就考慮買入。
價值投資看似是最有效的股票投資方法,主要是因為有神級偶像出現,如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而且DCF很具體,很有說服力,基本上你只要找到一個保守的估值,股票投資就可以如魚得水。
而現實是,有一部分股票投資者,他們不懂得價值投資卻得到令人羨慕的回報。他們持有「好公司」的股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這些好公司多是耳熟能詳的公司,例如Tencent、Amazon、Google、Coca Cola、Walmart、Berkshire Hathaway,等等。從某程度上,這些投資者只能算是「好彩」。但從這些股票,我看到一個共通點,就是歷史上大部份時間你買入這些股票都能賺取接近巴菲特的回報(複式每年20%)。價值投資通常很注重看時機,等股價低迷才入貨,但為甚麼這些投資者在這些「好公司」股票上用不著去努力做估值,也能達到超額回報?我認為答案在於估值在真真正正有護城河的成長股上,作用很少,甚至可以說是無效。
做估值,例如DCF,基本上都會先估未來五年或十年公司的成長,再估一個terminal growth,而這個terminal growth多是很低,接近GDP growth,因為我們都認為,一間公司是很難永永遠遠每年增長10%的。關鍵是,這個五年或十年其實是很任意的,用不同年期,得出的估值非常不同。假設一支股票TTM EPS $1,你認為未來十年每年增幅20%,discounted rate用12%,十年後P/E 12 (這是一個估terminal growth是每年中個位數百份比的shortcut),那這支股票的估值是
$1 x (1.2/1.12) ^ 10 x 12 = $23.92換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這支股票的估值是TTM P/E 24。正如我之前所說,這個十年是很任意的,用其他年期會有大分別的估值,也就是說你可以用不同高增長的年期為基礎去作出任何估值(年期不夠玩的話可以去轉轉discounted rate同terminal P/E):
高增長的年期 | 估值 |
---|---|
5 | $16.94 |
10 | $23.92 |
15 | $33.77 |
20 | $47.69 |
你可以毛估估一下行業的天花板,或公司市場份額的天花板去減少太長的高增長年期,但是估值的分別還是很大。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著名成長股投資者費雪(Philip Fisher)的那本書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只有提議怎樣去找成長股,大約的說earning暫時低的時候去買,但並沒有甚麼的實際估值返法。彼得林奇(Peter Lynch)提倡過用PEG ratio,但這個PEG ratio本身的問題太多,很難找適合的時機去用。那真真正正的成長股投資法,其實是不是不用估值呢?我覺得不用估值去做成長股投資,就算不是絕對正確,也離正確不太遠。
對於真真正正的成長股,即可以長時間有高成長的股票,在大部份時間都是給市場低估的。換句話說,只要你找到真真正正的成長股,願意去長期持有十年以上,對估值不用太介意。正如Charlie Munger所說,"People calculate too much and think too little"。那怎樣去找這些真真正正成長股呢?我認為是
common sense + 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裡的知識 + 對公司護城河的研究(參考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The Knockout Formula for Finding Great Investments)現成的例子有Amazon, Facebook, Google, Alibaba, JD.com, Tencent。還有一些我覺得屬於成長股,雖然未來年增長不夠20%,但歷史上很少時間會買太貴的有Berkshire Hathaway, Markel, 長和。另外有一些我不太肯定的例子,如Tesla,比亞廸,Noah Holdings Limited,Costco,JP Morgan。
我不知道成長股投資會不會比傳統的價值投資更好,但我相信這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方法,而且當選了股票後,可以不用太注重股價(我自己會嘗試去做估值,但不太講究),一有新資金就買,間接用dollar cost averaging。因為好點子是有限的,成長股投資最大的缺點是很難分散投資,所以我認為這個投資方法不太適合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