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星期六

如果你的估值錯了?

今天,聽了一個美國價值投資大師的一席話(video)。他說:「想像一下,你在六十年後,在病床上等待人生的終點。我走過來跟你說,我對你做過的投資計算了一下,發現你的年均復合回報是8.16%。這個是不錯的數字,不過同期,指數基金的年均復合回報是8.22%。即是說,你花了六十年,每天兩小時去研究股票,做估值,但到頭來你的成績比一個只用指數基金的人還差。如果你認為你真的喜歡價值投資的話,you have to be okay with that。」這段說話對很多想投身價值投資的人,很有警醒的作用。的確,如果你是為了錢的話,對你們大部份的人來說,時間應該花在自己的事業上,增值自己,或者創業去獲得超額回報,甚至較大眾化的做收租公,也比價值投資優勝。

這位大師有一個習慣,就是他會為每一支持股放一個sell limit order,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這樣做的話,當股價超過他的估值一定程度時,會忍不住給自己一些理由去調高估值,繼續持股。大師這幾年持有蘋果(symbol: AAPL)四次,那是由於蘋果的股價起伏很大,而估值變化較慢,他趁機會低買高賣。雖然他賺了錢,但這個方法並不是賺錢最多的方法,主要是因為美國稅收重,他賺的差價對比只是一直持有蘋果的回報差了一段距離。從大師的眼中,我看到他在乎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享受自己做估值,然後跟據估值來做投資買賣決定,賺取自己判斷出來的回報。他對估值充滿熱愛。

同樣,我喜歡價值投資。它給我對這個資本社會有一套可理解的看法,它給我理由去多了解身邊的公司,它令我更加明白這個社會不同stakeholders與公司所產生的互動。和大師不同的是,我較執著於利益最大化,所以在估值時,較傾向於計算一個能夠得到超額回報的buy limit,而不是一個「合理價」。賣出股票的理由也比較苛刻一點,通常只有在股價大幅超過一個樂觀的估值時,或(更多的是)找到一個替換的股票時,才會賣出。我認為只有透過做足功課了解一間公司,然後用長遠的眼光去持有該公司的股票,才可以賺到最大的利益。如果到最後,結果是我比指數基金的回報差,I will be okay with that。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